水利工程(涵蓋水庫、河道、水閘、泵站、灌區(qū)等)是保障流域水安全、優(yōu)化水資源配置的核心基礎設施,其管理效率與運行穩(wěn)定性直接關系防洪減災、供水保障、生態(tài)保護等關鍵任務的落實。
但傳統(tǒng)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顯著短板,痛點如下:
1、各類工程設施分散于廣闊流域或偏遠區(qū)域,監(jiān)測設備類型多樣(水位計、流量計、閘門控制器等),數據協(xié)議不統(tǒng)一,形成“數據孤島”;
2、依賴人工巡檢采集數據,存在更新滯后、覆蓋不全問題,難以及時掌握工程全域運行狀態(tài);
3、設備故障(如閘門卡阻、泵站電機過載)發(fā)現不及時,易引發(fā)內澇、供水中斷等風險;
4、工程調度與運維依賴經驗,缺乏精準數據支撐,導致水資源利用效率低、運維成本高,難以適應現代化水利管理需求。
對此,物通博聯以水文水利網關為核心,整合水庫、河道、水閘、泵站、灌區(qū)等多場景水利工程的監(jiān)測傳感器與PLC,依托網關的協(xié)議解析、邊緣計算與數據傳輸能力,將水文水利數據上傳至水利工程管理平臺中,構建水利工程信息化體系,打破傳統(tǒng)分散管理局限,實現水利工程運行可視化、異常預警智能化、調度運維精細化,推動水利管理向“全域感知、智慧決策”轉型。
實現功能
1.網關具備多個串口網口,可接入PLC、儀器儀表、傳感器等設備,實時采集水庫水位/蓄水量、河道流量/流速、水閘開度/啟閉狀態(tài)、泵站流量/電機參數(電流、電壓)、灌區(qū)灌溉用水量等多維度數據。
2.平臺將網關傳輸的數據以直觀形式呈現,包括工程站點地圖(位置分布與數量類型)、實時數據儀表盤(水庫水位、泵站流量等關鍵參數)、趨勢曲線(水位變化、流量波動)、設備運行狀態(tài)圖(閘門啟閉進度、電機工作狀態(tài))。
3.通過預設告警閾值,能夠在數據觸發(fā)告警時,通過短信、微信、微信等多渠道推送信息,明確預警工程名稱、告警時間、實時數值等信息。同時實現遠程控制操作,如閘門啟閉、水泵開關燈,提高響應能力與管理水平。
4.實現按工程類型、點位、時間(日/周/月/年)查詢水位、流量、設備運行參數、預警處理記錄等信息,生成單工程或多工程數據對比趨勢圖,為水利工程優(yōu)化調度、設施改造升級、運維計劃制定提供數據支撐。
免責聲明:本網站部分文章、圖片等信息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平臺所有,僅用于學術分享,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權益,請聯系我們,我們將做刪除處理!